浏览:626 作者:链卡网 日期:2023年4月3日 13:08
各家银行每年均对外披露本行(总行级)行长、副行长及同级高管以及全行平均薪酬,这是当前多数银行的通行做法。
表面看总行高管的薪酬和全行员工薪酬是对外公布,比较透明,而真实的情况是全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薪酬对外、对内都是保密的,也就是实行的“密薪制”。而公布的全行平均薪酬,90%以上的一线员工薪酬远远低于这个平均数,管理人员的收入远远高于平均薪酬,一线员工的收入是被平均的。
银行管理人员的收入,究竟是如何确定的?如何发放?
一、管理人员薪酬按照一线员工绩效考核收入的倍增系数确定
从最底层说起,县支行行长是一线员工收入的3倍,二级分行行长(地市级)是县支行行长的3倍,一级分行行长(省级)是二级分行行长的2倍,总行行长是一级分行行长的2倍。也就是说,总行行长是一线员工的大约40倍左右,就是说一线员工年收入5万元左右,总行行长年收入大约200万元左右。
二、薪酬发放
实行上提一级发放薪酬,就是总行负责本部中层、各省行以及行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发放,省行负责本部中层、地市二级分行行长以及行级管理人员发放,以此类推。对下一级班子和同级管理人员上提一级进行薪酬发放,所有薪酬发放过程保密,不得互相打听、询问。本行员工均不知道所在行行长、副行长以及同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情况,如县支行员工不知道所在行行长及副行长以及同级管理人员的收入情况,以此类推。
这样的做法其实存在着不小的危害。
“密薪制”缺乏透明度,容易引发普通员工质疑,从而对管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感。
“密薪制”极易导致高管的腐败行为。如果高管的薪酬完全由银行内部决定,没有任何外部监管和员工监督,那么他们就可能会为了谋取更高的薪酬而采取不正当经营手段、通过实施不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来谋取更高的不合理的收入。如经营行为扭曲化、短期化、对一线员工增加过度营销任务指标等等,这不仅会损害银行的长远利益,降低服务质量,也会给银行带来重大声誉损失。
“密薪制”为高管和一线员工之间收入越来越大的差距披上了伪装,实属高管们的“掩耳盗铃,大多数员工对高管的不合理高收入心知肚明,敢怒不敢言,极大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自己的工作逐渐失去热情和动力。越来越多的一线员工跳槽、辞职现象正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取缔银行“密薪制”是非常必要的。公开透明的薪酬机制将更有利于银行长远发展,维护公平正义,提升员工士气,减少银行的损失风险,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客户的利益。